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6|回复: 0

“EPS+PE”的庞氏骗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2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03-20 20:10:25  新浪博客  烟花三月

                       
  一位国内颇具专业知名度的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我曾总结过牛市的公式:股价增长的倍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倍数×市盈率增长倍数”。换句话说,在市场环境一定的情况下,EPS的上升必然意味着股价的上涨。这种观念在资本市场上非常流行,以至于在很多时候上述逻辑已经演变成一种信仰,由此造成无数专业分析人员对企业当年EPS永不停息的追逐与争论。


  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EPS的提升与股价上涨这两种现象的确同时发生,但如果就此得出结论“EPS上升是股价上涨的直接理由”,并将其作为现实投资的指导原则却为时尚早。一方面,EPS上升同时股价下跌的相反事实同样大量存在。其次,EPS上升对股价的支撑也不可能表现为按照PE倍数的直线放大。当然,所有这些都将被“EPS+PE”的信徒们归结为PE的下降,而不是其内在逻辑的失灵。


  事实上,上述逻辑只不过是PE计算公式的变形,只是原来作为自变量的股价现在成为了因变量,由于恒等关系自然存在,玄机只在于对PE的适时调整。然而除了这个因果倒置但却颇具迷幻性的分析逻辑外,导致“EPS上升推动股价”观念根深蒂固的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两种现象的部分同源性,以及屡试不爽的庞氏法则。


  如果企业有基本面向好的信息出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一般会做出积极的反应。通常情况下,这些积极的信息也会对企业当期的损益状况产生影响,造成EPS的提升。本质上讲,EPS提升和股价上涨都是企业基本面因素向好的重要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种同源特征,才表现为两种现象在很多时候会同时出现。这种同时出现显然并不代表因果关系,EPS提升并不是股价上涨的真正动因,如果离开了基本面向好这个根源,同时出现也将不复存在。


  在很多情况下,基本面向好并不必然就表现为当期甚至一段时期内的EPS提升,例如资源型企业的重大勘探成果,技术型企业的重大研发进步等,这些都会对股价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EPS的提升也并不都代表企业持续赢利能力的改善,例如通过低效并购而增加的EPS,由于股票投机而偶然增加的EPS等。离开了EPS背后的基本面动因,EPS和股价之间就不会有任何联系。


  上述逻辑对于基本面分析来说再清晰不过了,但这并不能改变现时众多人员对“EPS+PE”逻辑的热衷,一些分析人员工作的全部意义仅在于对公司当期EPS的“精准”预测。对于他们来说,问题并不在于看不到EPS和股价之间的实际关系,而在于他们已经熟悉甚至热衷于由上述逻辑而衍生的一种交互作用的现象:有人相信EPS上升会提升股价,这些人就会在该信息出现时买入股票,买入行为推动了股价的上涨,股价的上涨促使更多的人相信EPS上升对股价的推动作用,从而有更多的人加入购买股票的行列,进而导致股价的更进一步上升。因此似乎总是有铁的事实来证明“EPS+PE”逻辑的正确英明。


  但如此的作用机制的本质和由著名的麦道夫事件而引爆全球的庞氏骗局如出一辙:通过高额利润的引诱吸引资金,通过增量资金而给予存量资金短期内的真实回报,从而吸引更多资金加入淘金的大潮。这其中与真正投资产生回报的区别仅在于:在这一逻辑中回报只是来自增量资金而非投资项目本身,正因为此,在资金增量枯竭时就必然会显示出骗局的本质。


  虽然并非有人刻意操控,但上述“EPS+PE”的估值逻辑却完全符合庞氏骗局的核心特征,该机制所成就的股价上涨也必然将在增量资金退潮时崩溃。但就像古今中外的庞氏骗局层出不穷一样,资本市场上的“EPS+PE”逻辑仍然方兴未艾,甚至很可能长盛不衰,纵然有无数的人头破血流,依然会有更多的人前仆后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8-15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