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27|回复: 0

[财经博文] 资本故事——2009(下) 邓春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0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行业的看法。
—————————————————————————————————————————————
2010-01-26 17:03:54  新浪博客  邓春明

                           (接上)资产的80%布局在A股,几乎100%布局在中国平安。选择它的理由很简单:百年危机同样将我们的思绪感染,当时资产的安全性成为首要考量,即使此次危机演变成1929年的美国式大萧条,政府不倒,保险不倒;平安持有的70%是国内债券,并未投资美国的有毒资产,股权也只占到总资产的10%左右;投资富通的200亿亏损是一次性的,没有这次打击也买不到20元的平安;熊市亦不会持续长久,回暖的股市有助于平安恢复往日的盈利能力;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保险业在国内的成长空间还相当广阔,保险业应该有诞生万亿甚至数万亿市值企业的可能,平安又是当中的翘楚;股价与H股形成倒挂,如果A股有价值,那么港股更甚,低于港股的A股更具价值,我们的选股要求已提前接轨国际。当时,我们认为20余元的平安很安全,假以时日,一定会回归本原,A股一定比港股更疯狂。虽然最后一条直到今天都没有出现,尽管我们依然坚持这个观点,遗憾的是因为平安持有投资资产(我们的判断趋于保守)的原因,我们不想再等待。 

    第一次大规模管理客户的资产,尽管我们不承担客户的损失,但压力异常沉重。可以少赚,甚至不赚,绝对不能容忍亏损。10年建立的口碑,一夜就能毁掉。我们可以错过许多,但要尽最大努力不让信誉蒙污。这是我们选择平安的又一个理由。  
   
清空帐户中的所有股票代码,解除与所有客户的合约。在半年乃至俩年之内,未满足我们的条件之前,将不再关注股市。  
   
出乎自己意料的行动,极有可能是错误的,经济正在恢复,牛市尚在进行中,美丽的泡泡还在闪烁诱人的绿光。沪A平均28倍的PE,相较于之前2001年的2245,2007年的6124,无论如何都不能用疯狂来描述。一个谨慎得胆小的中途离场者,希望我成为事实,这样成千上万的场内和即将加入的投资者,可以尽享疯狂盛宴,得到它们想要得到的,满足它们所要满足的。  

    进退有据,严格执行自己业已成熟和曾经证实的投资策略,是每一个投资人获取成功的前提。自信今日之行动——远非当年草率,全面退出不为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这次令我胆怯的理由(未来也可能是虚惊),应不是空穴来风。  
   
其一,不能不提到房地产。  
   
通过2009年政府的导演,绝大多数人被灌输和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房地产价格只会涨,不会跌;即使有泡沫,政府也不会让其破灭;即使破灭,政府也会调控成缓跌(房价缓慢下跌,通过时间来缩小泡沫)和温跌(房价高位横盘,以经济发展带动房租上升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来抑制房价泡沫)。  
   
这让我们想起一句话:“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在短时间欺骗所有人,但不可能长时间欺骗所有人。”政府万能吗?我怀疑。  
   
国内的房地产排名在福布斯评选的世界7大泡沫中排名第二;经过多次事实证实不是虚名的空头大师查诺斯认为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价格‘一千个杜拜加在一起,甚至更糟’。”他们耸人听闻吗?不妨分析一组数据:  
   
房价收入比——(套均面积×均价)÷(家庭年收入)。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房价收入比在4—6倍之间比较合理,也就是说,一个家庭4—6年的可支配收入可买一套房。  
   
北京统计局公布(美联数据,下同):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2009年计算涨幅10%,夫妻双方年平均在10万左右。购买一套北京的普通5环周围商品房平均115平方米,平均单价在每平方米17000,总价为需要200万元左右。房价收入比为20年。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2008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9502元,2009年计算涨幅10%,夫妻双方年平均在9万左右。购买一套外环普通商品房平均95平米,平均单价在每平方米18000元,总价为需要170万元左右。房价收入比为18年。  

  《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显示,深圳以平均薪酬4263元排名第一。家庭收入在9万,购买一套外环普通商品房总价为需要150万左右。房价收入比为16年。  
   
几乎所有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在10年以上。  

    房价租售比——总房款÷月租金,“房产租售比”是国际通行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楼市运行是否良好的数据比例。一般而言,国际标准的“房产租售比”为1∶100到1∶200。  

  据美联物业北京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下同):2009年11月,北京的楼市租售比再创记录首次突破了1∶500,达到了1∶546,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700。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基本在1∶400左右。  

  上海的租售比为1∶500,其中,长宁区的蓝筹样本租金回报率为3.07%,居全市首位;闵行区同为2%-3%;普陀、徐汇、闸北、虹口和浦东的蓝筹样本租金回报率大约在2%-2.5%;静安、黄浦区仅为1.5-2%。换算成租售比分别为1∶350-1∶670之间,平均为1∶500。  

  深圳的租售比平均为1∶450。深圳美联物业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深圳目前一套100万左右的一居大约租金水平在2500元左右。租售比大概维持在1:400-480之间。  
   
二三线城市房价租售比也基本在1∶300以上。  
   
泡沫显而易见,有些人总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寄希望于“这次会是一个另外。”  
   
投资人可以没有创造力,没有预见力,但绝对不能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几乎稍具常识和理性的投资者都可以肯定:房地产泡沫必破;不能准确预见的是破灭的时间和幅度。  
   
是的,无形之手确实很强大:1999年5月17日,沪A平均市盈率高估38.09倍的情况下,既得利益团体的鼓吹竟让疯牛再狂奔了两年之久。2001年后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又屡出臭招救市,居然让平均30倍PE的股市苟延残喘了3年之长。这次的房地产大戏,竟延续了本已悬空的房价重又接力翱翔。  

   外力的干预可以延缓资产泡沫破灭的时间,减缓速度,但最终不能改变结果,任何机构和个人概莫能外——在市场经济规律面前。1999——2001的人造牛市泡沫,不管延续了多久,最终回到平均PE15倍998;这次房价泡沫的结局,不妨试目以待。  
   
房价会下跌多少?接轨国际,跌50——70%?中国经济将彻底崩溃;跌30——50%?仍然为不能承受之痛,痛,就不来吗?种什么花,结什么果。考虑到中国特色,个人认为后一种结果是大概率事件。20万亿的居民储蓄,有8万亿耗在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跌30%,有多少人还还房贷?银行将产生多少坏账?多少行业受到株连?多少人倾家荡产?结局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和悲观想象,更希望纯是杞人忧天,这一天永远不要在我们伟大的国家发生。谢国忠不是数年前就唱空房价吗?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变成现实。  
   
2009年的房价闹剧中,我们没有买过1平米房子,也未投资一股房地产股票,我们还没有到雷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因为:房价下跌——银行坏账——银行股价下跌,平安持有大量的银行股权,连锁反映导致的损失,我们并不能准确评估和量化,尽管我们看好平安的长期前景,只此一条,足以让平安在我们心目中的天平失衡,小人不立危墙之下。“不能忍受股价下跌50%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人”——我可能就是。既然未打算在房价的泡泡浴中分享阳光,那就更不想泡沫消失下去分担风雨——哪怕是想象中的。  
   
其二,当前市场估值并不能够让我们放心持有。  
   
统计数据显示,12月8日深沪两市A股平均股价为12.06元,平均市盈率为28.84倍,粗略一看,并不显得特别高估。事实呢?深A平均PE47.42倍;恒指平均PE18.25倍;沪A只不过是被银行股遮掩下的伪指数,其真实值早已远超30倍。在评判一个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时,不要一叶障目,唯某一个市场是从,而要通过多个市场的横向和纵向综合评估,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事实。  

  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1月25日,有多达147只个股的市盈率超过100倍,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超过500倍的也有71只之多。平均PE高达100倍的创业板是房价之外的另一个泡沫闹剧,企业发展史和经济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没有几家企业的成长性能支持100倍的PE,千中难觅其一,绝大部分人并不具备这样一双慧眼。就整体而言,创业板一年内腰斩是大概率事件,那些勇敢地尝试处女秀的投资先锋们,可能要付出先烈的代价了。  
   
即使某些人认为的“估值洼地”银行股,考虑到巨大的房价泡沫和2009年的超常突击放贷,未来3——5年的资产坏账将超出想象,遮羞布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  
   
恒指平均值亦接近以往历次大顶均值22倍。  
   
其三,自2008年10月至今的股市,并不是牛市——只是一个流动性泛滥加上金融危机下的极度低估所催生的超级反弹行情,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并没有来。  
   
错了怎么办?如果不是战略上的,我不想为这次行动纠错。毕竟自己的一切,来源于资本市场,今日之自由生活,皆拜股市所赐,应当感恩,应当知足,机会留给那些渴望机会的人吧。视觉和判断迷茫时,睡难安枕时,保证资本的高度安全,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越资本的成长。“第一是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是回到第一条”曾经的经验之谈,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份。资本市场不缺机会,缺的是资本。  
   
“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公司10年,那就别持有10分钟,”老巴的这句名言,并不见得放四海而皆准,是有前置条件的。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够放10年,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甄别可放10年的公司。持有一家较为优质的公司多长时间才合适?个人认为3——5年。就我对沪深港的上市公司的研究来看,一家优质企业的高速成长期多在3——5年,很少有持续10年的,更何况在我们这个盛行“炒”文化的资本市场,乌鸡可以给你妆成凤凰,稍微优质的能做成神话,企业正常经营5——10年的纯益,疯狂的投资者3——5年便可提前帮你炒出,为什么还要等10年?  

    就目前的眼界,判断和定力,我们做不了长期投资者,也不会去持有任何一家企业去超越时光的隧道,延续几代人的财富。谁能够保证我们所持有的不是福记食品呢?这恰恰是我首游香江两只重仓股之一,重仓到今天,恐怕欲哭无泪了。未来岁月,又怎么能够肯定不旧病复发,故技重施?即使练达数十年之火眼金睛的老巴,也难免插曲一些小小的走麦城。  
   
偶尔体验一夜情,可能新鲜,浪漫而又刺激,长期沉迷其中,频繁换爱,对自己身心和家庭根基的伤害,失去将远远超过所得。我们还没有聪明到以日或以周为单位的交易中获取收益,从来没有,将来亦不会。  
   
赞歌和溢美之辞能够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及虚荣心带来快感,可是我们的钱袋并不会从中受益。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9fabe0100gft6.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8-9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