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明:我只能说我们所接触的投资者,我觉得应该说在投资人当中,有60%到70%还是有美国团队研究和投资的,剩下的可能一半一半,一半是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在研究团队里面,也有一些ABC,还有一半可能是在香港、上海、北京有一些投资者,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投资者来投资这些股票的。如果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跳出我自己客户的范围看一下,在整体基金当中,有多少基金介入中国股票,长期的介入,不管介入的是什么,这个大概20%,这个数字是有的。那么这20%当中有多少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不多,做基金经理的不多,做分析员的还是有的,这一点跟我是一致的,大部分的分析员第一开始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现在逐渐出现一些中国去留学的学生,尤其是在最近两年,做中国股票的时候,我相信这部分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侯晓天:中概股从2000年,或者说1999年开始,到现在有十几年了,的确美国投资人对中国的股票有很多不同看法的转变。第一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上是逐渐接受、逐渐认同,跟着中国股票一块成长的。当然这中间有一些上上下下,但是中国股票本身没有出毛病。到了2011年、2012年中国股票有一些假的东西出来了,对于整体的中国股票的概念来讲,实际上损伤蛮大的,但是这仍然不是一个致命的伤害,投资赢得起输得起,有真有假,这就看你这个基金团队是不是有智慧,把这个假的东西从众多的股票当中分离出来。 赵春明:一定要改,你丢掉了自己的人格,丢掉了自己的产业,这也是很大的一个丢中国人脸面的事情。前几年我去美国参加投资者会议,我都不敢说我是中国来的,以前真的是中国来的都对你很热情,那时候他用一种鄙夷的目光看你,这是一种心灵的阴影。不管怎么讲,我认为现在美国投人的信心在恢复,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信心维持好。吴同伟:这要看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自己的体量有多大,还有具体的故事怎么讲,美国投资人和香港投资人的风格体现是不一样的,美国投资人对科技股和TMT的理解更为成熟一些,基金经理更复杂一些。他们喜欢不同程度的投人,有开放,有散户,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的投资人。但是香港的投资人,据我个人了解,大多数都是喜欢大的国企,对高科技的话相对来说比较短视一些,他们要求一些分红和流动性。所以我认为这两个市场不同的特点,看公司的特征而定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有一些偏僻的公司可以考虑去美国,如果你是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或者金融,或者服务类,或者是一些低产,首选应该是香港,毕竟那个地方文化、法律和中国更接近一些。中概股危机大家已经看到了,已经告一段落了,该下市的下市,该私有化的私有化,美国投人的信心在恢复,另外美国股市在创新高,也带动了中国概念股的修复。还有一个我希望大家能知道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如果你关注中概股,你看看他上半月的交易量比较大,这是什么现象?一些亚洲投资人,甚至中国投资人开始在炒中概股了。因为中国A股这几年一直在跌,中国的一些钱包括投资人,坦白讲流动也是蛮自由的,移民的移民,资产出去了,要么买房要么买股票,买股票就是买中概股,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