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和行业的看法。
—————————————————————————————————————————————2011-01-06 15:31:56 新浪博客 呆二
读长江证券2010年8月7日研究报告《天士力:中药西医化,研发之蓝海》
中药西医化迎来历史性机遇
一、什么是中药西医化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处方由西医师开出,他们也可以处方中药,但由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从思维源头上差异太大,传统中药在治疗领域呈逐年萎缩态势。在市场化大潮中,绝大多数中药企业已从传统中药治疗领域突围,有的走向保健领域、有的在治疗领域走上西医化之路。
所谓中药西医化,就是选择合适的中药品种,根据循证医学原理,通过临床实验,确认该中药在疗效、安全性上达到主流市场(或国内未来制定的)植物药标准,并能以植物药身份进入临床使用。取得植物药身份,才可得到西医师的真正认同,在主流医院市场才有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的领军企业是天士力,8
月7 日该公司公告了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标志着中药西医化向成功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而与中药西医化对应的中药中医化,是指严格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研制、生产、使用中药,在治疗领域是同中医实践不可分离的,在保健领域同样是遵循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治疗领域的中药中医化企业所剩无几,其中最理想的是同仁堂集团的独有模式:医药不分家,厂店一体化,为保护和弘扬传统中医药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经营环境。
(中药要走入西方正规渠道还是得靠植物药身份,西医能承认植物药已经实属不易,要承认传统中医估计还早呢。
中药目前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一是中草药,中医门诊和药店坐堂,保留了中医传统本色,生存空间一是药价低廉,国家新农保中草药的报销比例是最高的,而且不受医院限制,其他药品新农合只有社区医院才能保险,高档医院无法报销,一是出于对中药的扶植,二是由于中药药价低廉,可减轻社保和个人医疗负担,中药药价之所以低廉一是基础好,野生和种植都比较方便,成本低,二是在全盘西化和西医现代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背景下西医大力发展后成为医疗主流,中药的需求不足。生存空间二是中医在宏观理论上的先进性,相对西医更微观一些,中医在宏观上将人视为自然一产物,自身达到阴阳、五行之平衡,其对治未病之养生,机理失衡之慢性病有很好的效果,往往是西医医残的然后让中医收拾烂摊子,我觉得西医的生物药对这块的冲击比较大,虽然逻辑有所不同,比如疫苗就是很好的治未病的药品,生物药副作用较小使得西医在治疗同时不容易破坏身体平衡,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发作。中草药的大力发展可能还是有些问题,一来中草药目前的低廉主要和供过于求有关,未来国家对中医的重视,供需矛盾会逐步逆转,另外中草药属于农业,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要高于工业,目前的情况似乎也是中草药在涨价而西药在降价,之前由于看不起西医而转投中医的这部分人群会有所转移,二是中草药的发展还是很慢,比如质量控制上,原先由于中医的主流,药店规模很大,品牌价值也大,加上儒家道德思想约束,药店能深入上游较好的控制药品质量,现在的中草药质量控制的确很难,这给医疗效果和患者信任带来问题,比如食用方式,虽然现在出现了代煎方式,食用已经方便很多,但是中草药难以下咽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尤其针对小孩子,三是中医理论的科学化依然没有进展,比如经络、气依然没有实证,比如五行之对应也没有科学依据,虽然才会被人称之为伪科学,只能是经验主义,比如中医诊断之标准化,同一病症中医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治疗,或许是对的,但这给中医治疗带来的困难,中医很多时候得看医生自身的悟性和经验,可传承性较差,这显然不符合目前标准化推广的工业社会,中医治疗很多时候还是在试,可能是这个病理,吃几贴药试试,看看效果,如果药不对症则可能是另外机理,再试试其他的,所以再看中医的时候一是要找好的医生,医生水平差别很大,二是要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也一定要把之前的药方给新医生观看,以便其诊断,相对西医诊断仪器和标准化程度要高很多。所以在中医没有大的突破前似乎很难看到中医之大发展,前一段时间流行的养生热,一来是由于医疗费用过高,二来是现代人慢性病太多,而西医对此疗效甚微,养生的流行或许对中医推广有一定的作用,从商业上、火罐、足浴器、保健品、膏方是其突破的方向。
中药还有一类就是中成药,中成药由于其较好的融入西医产业链和使用方便,目前主要通过处方和OTC渠道销售,处方方面我觉得之前主要是因为商业贿赂推广的效果,中西医在理论上还是有相当的差别的,让西医开中药其实是很不严格的做法,我的看法后续可能是让中西医相互了解一些,然后相互推荐,比如一些慢性病中医比较有疗效,西医诊断后建议患者看中医,OTC由于食用、购买方便以及价格低廉,应该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
我相对看好的还是中药西医化的植物药,其实际上更加标准化的中成药,虽然老中医对中成药不以为然,其还是极力推荐中草药,因为只有中草药才能对症下药,药品和药剂方面都可以进行调整,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医是好、中草药也是好,但好东西不一定能推广,比如老世界红酒是好,但其推广上远远不如新世界红酒,这个道理是类似的。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企业可能还是会出在此领域,天士力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严格的国外西医渠道还没有进入,而国内的西医渠道又不够严谨,这导致其必须面对国内同类中成药的竞争。
)
二、植物药终于重归全球主流市场
1、深厚的行业背景:全球新药研发越来越困难
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是作为植物新药进行临床试验的,这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国际背景。
近年来新药研发费用不断增加。美国生物制药企业1993 年的研发费用为160 亿美元,2007 年已增加到588
亿美元;每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1987 年为2.31 亿美元,2003 年增至8.97 亿美元。

新药的研发越来越困难,R&D 投入费用逐年增高,上市的新药数目却在不断下滑。

据统计,合成10000 个具有体外活性的化合物,能进入动物实验的只有250 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仅有5 个,最终成为上市药品的可能只有1
个。
新药研发的风险加大,一是由于化学药物的开发空间越来越窄,应用目前的知识和方法很难筛选出新药;二是容易开发的产品已经基本开发完成,需要开发的大都是针对更为复杂的疾病的新产品,特别是针对慢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2、深厚的理论背景:循证医学开始兴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20 世纪90
年代在国际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实践及医疗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循证医学以证据为基础来检验临床疗效,摆脱了只看原理、推理的旧模式,转为看重结果。只要是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证实有效的,就可纳入治疗实践,这为植物药在国际主流医疗市场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3、深厚的社会背景:回归自然的潮流
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且存在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等现象,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药源性疾患增多,面对一些退行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也力不从心。相比之下,植物药具有疗效显著、功能作用广泛、效果持久,无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且植物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已在历史中得到验证。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盛行,植物药以其回归自然的理念走到药物学家和患者的面前,日益受到重视和亲睐,其发展速度已快于化学药品,目前正处于兴盛时期。
(植物药相对于化学药副作用更小的问题在于化学药偏性太大,植物药虽然是用其偏性,但比较是自然生长的作物,偏性没那么厉害)
4、植物药使用的历史性转折
西方主流社会对植物药的使用经历了以植物药为主、植物药被边缘化、植物药复兴这三个阶段。

长期以来,美国坚持的药品基本概念是:化学成分要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学作用,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的影响要清楚。在这种药品概念的影响下,美国一直不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但
2004 年6 月,FDA
正式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标志着美国对植物药的态度发生了质的飞跃,终于最后一个承认了植物药是药品,这被认为是主流市场全面接受植物药的标志。
三、部分国家已成功推出专利植物药
1、欧洲:植物药传统完美保留
欧洲是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从1965
年开始,欧共体就立法认可草药是药物。欧洲植物治疗剂与食品补充剂销售额约占全球一半。德国使用植物药占欧洲的50%;法国植物药已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在荷兰、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等国,草药被划分为药品和保健品两大类,前者可以在药店出售。欧盟正试图就植物药的地位在成员国内进行统一,这将对欧洲植物药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舒瓦贝是德国古老的制药公司,舒瓦贝家族前后对银杏进行了280
项研究,对其主要成分、药理、药效、剂量与毒性等已有透彻研究。银杏制剂自1997 年-2000 年连续4
年居市场份额榜首。有关银杏提取物的全部专利被德国人锁定,且连年从我国进口大量银杏叶。
2、日本:汉方药咄咄逼人
日本的汉方药与我国中药同根同源,主要依据《伤寒论》的210 个古方生产。目前生产汉方药共计900
余个品种,分为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用汉方制剂。在日本,汉方药的药政管理与化学药品的药政管理原则上是一致的,所有药品管理法规汉方药亦被要求实施。
日本对天然药物的性能功效及开发利用研究已领先同等发达国家,仅用杜仲叶开发的品种就达百余种,如今在将传统药物植物药化方面已占据领先地位,现已贮藏了国外1500
种药用植物的种子用于引种栽培。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物对日出口持续增长,日资企业也开始涉足中国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通过将汉方药的生产提取过程前置,以达到降低汉方药生产成本的目的。
(小日本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的确走在前面了)
3、韩国:韩药后来居上
韩国自 70
年代初才开始建立韩药工业,韩药为数不多,但其基础研究、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其出口的韩药以高丽参为主,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的浓缩人参汁和整参,有90%来自韩国。在产品的包装及推广上,我国人参与韩国高丽参差距很大,虽然我国东北人参在品质上与韩国高丽参相差无几,但高丽参的出口价格比东北人参高出10
倍,且其价格每年提高12%左右;牛黄清心丸销售额达0.7亿美元,向日本、东南亚大量出口,创汇额远远超过我国同仁堂的传统牛黄清心丸。
四、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落后
1、其实早有实践
在中国,目前通过了药品监管部门审批的中药事实上包含3 个不同的类别:传统中药、中药注射剂、组分中药。
传统中药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配方、生产和使用的中药,包括运用现代技术生产的传统中药。这部分中药可以提供给传统的中医师使用。但由于传统中医师人数少、市场影响力弱,传统中药在治疗领域处于衰退之中。突围的方向之一是治疗领域的同仁堂模式,二是象东阿阿胶一样转向保健领域,这两个方向本质上都可归于“中药中医化”。
中药注射剂是当代中国独有的剂型,和传统中医药理论存有差距,因安全性不如外用药和口服药,当前也难以被西方主流市场承认为植物药。我们认为一方面中医理论的发展应尽早覆盖中药注射剂,另一方面中国有关部门可率先建立植物药注射剂标准,并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在国内逐一确认其植物药身份,此亦为西医化的一部分。
(注射剂相对药谨慎,因为从安全性上,外用药最高,其次是口服药,最后才是注射剂,所以注射剂其实应该先搞组分中药质量控制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推进,国内推动中药注射剂一是医疗质量要求较低,二是期望中药在急、重症上的应用,我觉得中药注射剂的医疗事故会纠正这一现象,只有那些对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药品才能被广泛应用)
组分中药也称有效部位中药,则是先把中药材分解为组分,再把不同的组分按某种配比重新结合,形成“新中药”。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取得专利,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恒定,最适合在国际主流市场申请植物药资格,最适合走中药西医化道路。相反,由于传统中医理论并未涉及中药组分的药性等问题,组分中药走中医化道路也需要等待理论的进步。
(我的理解其是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的新中药)

(从中医化方面,我觉得推中药注射剂估计是够呛的,相对组分中药更容易被接受,我认为是更加标准化的中药,西医化方面上由于西医要认同中医理论是很困难的,中医理论中医自己看起来都有些费劲,目前对中药的认同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理论走到死胡同了,迫使其放宽视野,敢于实践,这也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有效时我们要坚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当理论遇到瓶颈时我们则要放下理论努力实践,争取从实践中发现新理论和完善原有理论,前者刚性者制胜,后者柔性者制胜,所以西医才推行循证医学,但对未能用理论解释的东西,即相对不确定的东西,其肯定是持保守的态度的,最安全的外用药最先尝试,中医的理疗类似,其中推拿的安全好于针灸,应用也最为广泛,所以白药最先被西医接受,其次是组分中药,由于其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只要通过大规模的循证实践,则使用时安全性较高,能较为放心使用,最后才会轮到注射剂)
2、中国药企开发专利植物药有天然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中药里的植物产品有着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共有中草药12807 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有30
万平方公里以上,收购总量每年超出10 亿公斤。我国的中药出口也以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为主, 2010
年一季度,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4.4 亿美元,同比增长44.3%,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64%。

处方资源优势:中国拥有大量的天然药物处方资源:验方有50
多万帖,口头验方有80多万帖,在二次开发和研制现代中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中药复方品种繁多,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深厚土壤。
知识产权优势:中药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拥有丰富的中医古籍、民族草药文献和生产加工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对古方和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产品,可以通过产品升级来获取知识产权,因此可以说中药是目前中国惟一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药物。
中国企业开发化学药无优势,如何利用中药宝库,从中开发出能让西医理解和接受的专利植物药,就成为新药研发的一片诱人“蓝海”。
五、中药西医化和中药中医化的关系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希望在中药现代化和传统中药之间选择一个,以确定中药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今天传统中药在治疗领域不断萎缩、而现代中药在国际植物药领域落后于德国、日本、韩国的现实。其直接原因在于:传统中药在治疗领域的使用受到西医思维的极大干扰,而中药西医化同样受到传统中医的强烈抵制。
其实两者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中医和西医站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研究健康问题,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都面临解决不了的问题,两者应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但要求一个人同时具备中医思维和西医面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认为最终的解决的办法只有将中西医治疗重新分开,规定西医师只能处方西药和中药植物药(既是中药也是植物药)、中医师只能处方传统中药和中药植物药,当然这只在中药西医化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实施。至于中西医结合政策,应是指在一个地区要按比例同时设置中西医两种医院;或者在一个综合性医院必须按比例同时设置中西医两类科室;而绝不是强求医生自己把中医学和西医学结合起来。几十年的实践已证明:靠医生来“结合”,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未来应尽量避免这种医生层面的“结合”。
为做到这一点,建议在监管上把药品明确分为传统药物、西药、中药植物药等三大类。中药管理部门也可设立为两个独立部门:传统药物部门和植物药部门,在新药审批、药品生产和使用上分别按不同标准、不同模式管理。唯如此,才可使传统药物和植物药都正常发展。
天士力的中药西医化开山之路
一、明确组分中药研发思路
天士力较早提出了自己的组分中药概念,这一概念同有效部位中药一脉相承。天士力开发组分中药的思路是运用植物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将各种中药材的有效组分、协同有效组分等都分析、研究清楚,设计合适的工艺技术提取出各种有效组分,然后进行有效成分的组合和配方,成为候选新药,最后经过临床疗效的验证等循证医学方法以开发新药。
需要重视的是,按这种方法制作的药物具有植物药身份,同时在国内也可能具有中药身份。这是因为:虽然传统中医理论无法解释组分中药,但不排除未来中医理论可以解释。同时,大量实践表明:组分中药的疗效和其传统中药的“原型”存在密切关系。事实上,中药和西药的区分主要不是看物质,而是看生产、使用时所遵循的原理和理论,比较复杂。从长远看,所有药物都可能同时具有中药和西药两种身份,部分植物药无疑是最先被双方同时覆盖的品种。这就要求药品管理者与时俱进,细化中药管理架构,如成立专门的植物药部门、传统药部门和双跨部门。

天津市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是集成天津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大学已有的技术资源和科研成果,进行充分整合和扩充后建立起来的。目前研究员已从282
种药材及18 个中成药制剂中制备出10661 个组分、235
个化合物,建立了天士力数字化中药组分库,有的组分已报专利;并从中开发出一批中药新药,包括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慢性盆腔炎等的中药新药。该组分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标准中药组分库。
二、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
中成药的质量稳定性影响了西医对中成药的接纳。西药组成明确,化合物均一、稳定,在生产中可以严格控制质量,临床疗效稳定;而中成药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药材来源是否是道、药材的品种是否优良、种植过程中是否使用剧毒农药、化肥等都对药材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此外,不同品种、不同年批次之间的质量稳定性也不一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GAP、指纹图谱技术、高效工艺等控制措施,对中成药的生产进行全程控制。
公司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并第一个通过了国家GAP
认证,公司现有的两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分别为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和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有限公司。

三、建立符合欧美标准的生产体系
1、提取生产——GEP
天士力同样首先提出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概念,建立了现代中药数字化制造平台、数字化提取中心以及国内最大的中药冻干粉针剂生产基地,解决了中药材有效成分的萃取和毒性成分、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的纯化处理问题。
2、制剂生产——cGMP
建立了符合GMP 标准的生产基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滴丸剂生产线。公司已开始着手进行生产线的 cGMP
标准建设,为复方丹参滴丸的Ⅲ期临床试验的开始做准备。cGMP 是目前美欧日等国执行的 GMP 规范,也被称作“国际 GMP
规范”。中国目前正在实行的 GMP 规范更注重的是硬件设施的改造,而 cGMP 认证更注重的是软件建设,
要求在产品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
四、复方丹参滴丸的FDA 认证取得重大进展
过去美国一直不承认植物药的药品身份,而伴随FDA
批准第一例植物药Veregen(茶多酚)开始,植物药(特别是中草药)申请通过FDA 认证不再只是梦想。
天士力从 1998 年就开始了复方丹参滴丸的FDA
认证之路,目前已经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近期已公布良好结果并将展开第Ⅲ期临床试验。

我们对复方丹参滴丸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公告详见附录):
1、Ⅱ期临床试验获得较大成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获得 SPA 略超预期,即可与FDA
协商Ⅲ期临床试验方案,一旦具有统计显著性,可直接通过新药审批成为处方药,缩短上市时间半年到一年,显示FDA 对药品的信任。
3、Ⅱ期临床试验招募病人150 人,费用约300 万美元;Ⅲ期将召1000-1500 人,每人费用平均1.3
万美元,可能通过自筹、获取补助、增发募集。
4、公司将再推出3 个产品冲击FDA 认证。
5、公司将以“中医药世界联盟”为平台,联合其它企业推出更多中药上FDA 认证。
6、中药往往已在人群中使用多年,安全性较有保障,关键在于Ⅱ期临床试验。
7、复方丹参滴丸的FDA 进展有可能推动其在国内的销售、推动其它中药企业的仿效、推动药品监管部门改变管理模式。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最难的,天士力是一个有梦想的企业,商业中最困惑的或许是短、中、长期利益平衡的问题,投资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视野太近了或许中长期利益无法达到保障,但如果太远了像德隆投的都是非常有前景的项目,但是短期现金流出现问题,帝国一夜崩溃,最好的方式或许还是先培养良好的现金牛,然后利用现金牛的奶水再去喂大一个个幼崽,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天士力主要还是得益于医药行业良好的景气度和资本市场融资。)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0c9070100ohqn.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