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和行业的看法。
—————————————————————————————————————————————2010-11-14 12:46:29 新浪博客 呆二
日期:2010-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对我最重要的看清中长期趋势,而非去把握短期波动
还有中国的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其存在太多的管制,虽然这种管制在我看来应对当下的经济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管制对我们判断宏观的趋势带来了难度)
在11月3日美联储决定“二次量化”之前,A股与全球资产价格走势稳如泰山,在“二次量化”兑现之后反而摇摆不定起来。其原因在于,“二次量化”发端于9月23日上一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全球资产价格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的预热期,“二次量化”兑现之后,流动性泛滥促使资产价格全面大涨的狂潮经过媒体舆论的鼓噪达到了巅峰状态,使包括A股在内的资产价格行情出现了“兑现效应”。
(如果QE2只是一次性的措施,那么认同作者的看法,但我对QE2的看法和陶冬观点相似,美国在其经济没有改善和通胀来临之前是会尽可能的保持美元的宽松的)
更大的原因是,美联储再次开动“印钞机”,让全球其他经济体认清了其“只图私欲,不考虑别人”的无赖本性,除了日本这个“随从”跟进量化之外,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在通胀压力骤然增强的态势下纷纷提高了戒备,在美国信用、美元信誉不再可信,美国市场不能继续高度依赖的时候,纷纷把政策重心转向内部。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与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受“量化宽松”损害最大的我国不可能不作出相应的反制措施。持续两年多的适度宽松政策再次出现“微调”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这种预期已经开始影响到行情的稳定。
(其他新兴经济体基本上都是汇率上升、通胀上升,政府的反制措施就是加强热钱监管、提升利率,但由于热钱来的过于凶猛,资产价格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国很不一样,汇率上其实上我们采取的是跟随老美宽松的政策,我们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少,对其他货币不升反贬,而在利率上我们采取温和上升的做法,我们更注重信贷的数量控制,更注重结构性信贷控制,综合影响是热钱一来由于资本项目管制进入难度偏大、二来汇率上升幅度不大(虽然有潜在上升潜力,但是国外资本基本上已经被中国政府抹掉了耐心),三来国内货币控制较严导致资产泡沫膨胀速度很慢,对比其他新兴市场,我国房地产、股市的上升是比较弱的,所以热钱对中国的冲击相对少,所以国内资产市场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货币政策。
关注未来,当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通胀的来临,我们会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通胀,货币政策上对应的汇率和利率的同时上升,但相对汇率上升幅度更大,因为利率的上升无法消除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汇率的人为压低导致出口的过度强劲,顺差带来流动性被动投放,增加了流动性控制的难度,即你管住了热钱但管住内部流动性的难度在增加,真如我一直所说,其他国家的流动性来自外部热钱,而中国的流动性来自国内自身。汇率的上升会压制通胀,这将压制利率的上升空间,同时汇率的上升会加快热钱的涌入,虽然央行将采取总量对冲的机制,但会导致货币性质的结构性变化,这将对市场形成利好。
是不是只要老美的通胀不起来,全球的资产泡沫就不会破,新兴市场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紧缩政策,但那也是这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冲措施,中国的流动性管制应该是最好的,但流动性水涨船高似乎也无法避免。
还有因素要注意,就是原先的中国基本上是靠土地来吸收流动性的,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制会导致这些流动性冲击一般消费品,从而导致通胀的上升,再导致流动性的紧缩,但个人认为这些流动性转战商业地产、沿海三四线地产、中西部地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古董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加上国家对一般消费品的管制,冲击通胀的可能性较小,食品的上涨虽然有游资炒作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由于美元贬值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上升并带动其他农产品的跟随导致的。
当前的市场的确很难判断:
难以判断之一是结构性分化,虽然中小板块进入高估区间,但整体并非高估,主要是由于国内相对于国际市场较为严厉的货币紧缩,巴菲特说市场很高很低的时候我是知道了,现在的市场是合理呢,还是高呢,还是很高呢,我的判断是高了,很应该还不是很高,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当前市场已经很取决于流动性,无论是中小板的进一步疯狂还是大盘股的估值回归,所以市场才会对流动性如此敏感,一个央行温和的紧缩(看看拆借利率市场就知道了),一个美元的反弹就造成了恐慌性的抛售,那么接下来判断流动性趋势就成了主要因素了,我一直喜欢用主要矛盾来指导我的投资,比如宏观极致区间我们要注重宏观,而宏观平稳期间我们因更多关注行业和企业,比如市场高估区间我们要关注流动性,而没有明显高估和低估时期我们更多关注企业本身的估值。
难以判断之二是内外货币政策的不一致,比如从外部判断,只要老美失业率没有明显改善或者通胀明显上升,那么资产价格还会一直上升,从内部判断,通胀来了,意味着我们的货币政策必须调整,如果加速上升汇率呢,则通胀回落(注意通胀是不累积的,今年快到头了,明天通胀对比数据是今年的物价价格,通胀保持4%的概念变成了在今年高物价的基础上在上涨4%,这个和累积价格上升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依然能保持宽松的流动性,过度的紧缩对经济并不利,也不利热钱的管制,如果还是从就业、从保护出口的角度出发,保持低汇率政策,那么通胀上升速度会相当快,那么我们只能紧缩国内流动性,那样对市场的影响就会非常大。)
尽管都是输入性通胀的原因,但目前的通胀与2007年有所不同。2007年通胀以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传导的工业品通胀为主,这次则以粮食价格大涨的消费品通胀为主。2007年工业品通胀尚能向下游传导,如今的消费品通胀若继续传导下去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作出反制措施已经迫在眉睫,货币政策转为偏紧应该是一个新的趋向。
(这个我说了到底是升汇率还是升利率,这两个不同的措施对市场影响是相反的)
最近,市场在热议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论”,并一度误解为这个“池子”是股市。按照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趋向,这个“池子”应该是一个包括多种准备金率、加大加息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增大明年国债发行规模等“一揽子”若干措施。近期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率,以及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应该只是“一揽子”中的一部分,唯有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相结合,才可应对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泛滥流动性继续冲击。正因为新兴经济体已经纷纷开始采取偏向紧缩的反制措施,“二次量化”出炉后,包括A股行情在内的全球资产价格在经过一阵短暂兴奋后进入了惴惴不安的震荡状态。
(人家的偏紧和咱们不同,人家是为了对冲热钱,要比我们更严厉一些,我们则主要还是由于通胀,即其实上我们之前就已经更严厉了,这种严厉对资产价格或许不是好事,但对于国家应对资产泡沫危机是相当有好处的,如果再出现危机,我敢肯定说中国肯定又是最先复苏的,特别是在新兴国家中)
当然,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短期内还不会改变,A股行情中流动性驱动的惯性依然还在,但行情整体的上涨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行情的财富效应与投资机会正在收敛。一方面,投资者对政策面的预期正在发生逆转,行情也正在临近敏感期;另一方面,银行与地产股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收尾在即、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紧、货币继续紧缩的态势下,对指数的支持力度已经十分有限。其他门类的股票或已处于山顶,或已处于半山腰,再发动新行情已经勉为其难。再一方面,市场本身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周期性的“年终盘点期”,不同性质与不同来路存量资金的回帐因素、结算因素、净值因素对行情的牵制影响将开始显现。
短期盘面上,“两桶油”出现了暴动性的行情,令投资者在“涨个股”行情难以为继的时候,对“指数补涨”形成了新的期待。中石油“铁树开花”主要因素是巨量限售股在11月5日解禁,之前中石油在指数性基金的配置权重不到1%,流通股规模扩大后指数基金按权重的配置比例需要提高到5%以上,因此给中石油的行情带来了交易性机会。不过,从全局来看,无论是“两桶油”滞后补涨,还是“指数补涨”其本身都显示行情已经进入残局阶段。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蛮不错的文章,但我或许还是觉得她对于市场过分悲观了,外部的流动性依然泛滥,其他新兴市场的股指让人叹为观止,国内通胀依然能够汇率得以缓和,当然这取决于政策,国内政策市无法避免,我们的经济有太多的政策管制,对政策的依附性很强,所以我目前的判断还是比较乐观的,也维持对大盘股的推荐,当然另一方面,我会关注政策和货币市场真实的数据,如果政府采取维持汇率而大幅提升利率的政策来应对通胀,届时我将改变自己的看法,而在操作上,真如我一直所说,巴氏的操作是比较激进的,我们享受看对趋势的大幅收益,也承担看错趋势后的亏损,兄弟们不妨自行调整。)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0c9070100n4yl.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