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49|回复: 0

[财经博文] 伊利股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2 2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爱股网投资文摘收录50多名国内知名价值投资博客的文章,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投资文摘。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投资高手们的投资理念,关注他们的投资组合,了解他们的选股思路以及他们对个股行业的看法。
—————————————————————————————————————————————
2011-09-19 11:25:45  新浪博客  陶博士

                       
伊利股份




陶博士  

   

蒙牛乳业(HK2319)
销售净利率常年在4%以上。伊利股份的净利率常年徘徊在2%-3%左右。  

伊利股份的市销率目前在1.03倍。公司的五年规划是5

年实现700
至800
亿收入。最新市值在306亿元,如果增发成功,按照2011年9月16日的收盘价总市值达347亿元。  

如果未来5年伊利股份的市销率仍然维持在1倍左右,五年后伊利的涨幅只有一倍左右?  
   
下面是网上搜索的研究伊利股份的文章:双色杜梋的《伊利股份: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laoba1梁军儒
的《再谈伊利:将要腾飞了吗》。  
   

================================================   

伊利股份: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2011-08-13 12:31:51)

原文地址:《伊利股份: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作者:双色杜梋
 


解读伊利股份半年报  
——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8月5日,伊利股份公布上半年业绩,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88.69亿元,同比增28.42% ,净利润为
8.16亿元,同比增136.7%,全面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记者从年报中注意到,伊利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高端产品市场的增长,整个高端产品占比超过40%。其中金典有机奶同比增幅为243%,QQ星儿童奶同比增长达103%、营养舒化奶同比增长近40%。  
  除上述新开拓的高端产品外,伊利在高端奶粉市场的增长也颇为明显,金领冠同比增长112%。  
  发力高端牛奶市场  

  细分的高端液态奶市场成为乳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伊利中报显示,有机奶、舒化奶等高端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增速非常快,金典有机奶同比增幅为243%。伊利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传统的液态奶之外,伊利对高端产品市场的开发较为重视,早在几年前伊利就对高端细分市场进行了战略规划,目前主要产品包括QQ星儿童奶、金典有机奶、营养舒化奶等,在满足了普通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高端消费者对营养价值更高产品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伊利的金典有机奶增长势头迅猛。作为国内惟一一款在完整有机链下生产出的牛奶,伊利金典有机奶出现,填补了我国乳品行业没有有机产品的空白。此款牛奶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它在市场中的浸透性更强,仅在今年上半年,金典有机奶同比增幅为243%。  

  此外,伊利还在高端细分市场成功的拓展出低乳糖牛奶——营养舒化奶。这款专为乳糖不耐症人群推出的产品自2007年在全国上市后,很快即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让不能喝牛奶的人实现了饮奶愿望。上市几年来,营养舒化奶的销量持续攀升。今年伊利集团对该产品进行了升级,在营销上也不断创新,比如《变形金刚3》中营养舒化奶的镜头留给观众深刻印象。上半年营养舒化奶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40%。  
  儿童奶的销量是伊利集团上半年的又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AC尼尔森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奶是近年来乳品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类。而在这一市场中,伊利QQ星的市场增速极快。据权威资料显示,在鲜牛奶制成的儿童白奶品类中,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市场份额已占据50%以上。  

   伊利负责人表示,伊利作为最早进入儿童奶市场的乳品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市场酝酿”,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飞跃”发展。其原因是伊利对市场持续的投入让儿童奶市场在2011年趋于成熟,未来伊利儿童奶市场成长空间还有很大。  
  稳居奶粉市场第一位  

  近几年,国产奶粉与洋奶粉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产奶粉处于“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作为国产乳企的领军者,伊利不惧劲敌,以漂亮的销量成绩,领跑中国奶粉市场。伊利中报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伊利婴幼儿奶粉实现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高端产品金领冠同比增长更是超过112%,实现了连续三年的翻番式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利依托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对金领冠进行了升级,以母乳为黄金标准设立配方,使其更适合中国宝宝。销售渠道也在2010年搭建完成,对其销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华北天津工厂的投产,也使产能进一步释放,这一切促使金领冠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连年翻番,伊利奶粉的高端竞争力也显著增强。    

  在奶源建设的持续投入,成为伊利奶粉获得消费者信任的核心因素。2007年——2010年,伊利先后共投入60多亿元用于奶源的建设、升级,年均投入约15亿。目前,伊利已经打造了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新疆天山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在巩固北方奶源基地建设的同时,伊利加大了在南方地区自有牧场的拓建,合肥、武汉、苏州、成都等地的奶源基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奶源为王”为导向,伊利逐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奶源矩阵,从根本上确保了奶粉产品安全可靠。  

  AC尼尔森最新的数据显示:伊利奶粉产销量占据全国21%的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这一数字证明,伊利奶粉的销量超过了所有“洋字号”,把雀巢、美赞臣、惠氏、多美滋等国外品牌甩在了身后。  
  净利润率有望再提升  

  依据中报可以看出,伊利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产品业绩抢眼。专家预计,伊利集团的净利润率未来有望继续提升。  
  东方证券认为,
高端产品比重的加大有效改善了伊利的利润率。“一方面,品牌升级后的伊利正不断拓展、细分市场,开辟新的增长蓝海,掌握乳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规模效应显现,销售费用率出现拐点。两者叠加,伊利集团的净利润率在未来有望继续大幅度提升,进一步稳固龙头地位。”
  

  自去年年末启动品牌升级以来,以“滋养生命活力”为品牌主张,伊利通过细分市场、产品创新、服务提升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等举措,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伊利,不但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产品,同时更通过一系列翔实有效的行动,带动公众实现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乳业专家陈渝认为,品牌升级让伊利在奶源、产品、产能布局的强大势能得以全面释放,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临近,作为成功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伊利的品牌领先优势将在未来得到更全面的体现。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ALT="伊利股份: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sinaimg.cn/middle/620d3499haa5bc9e374b0&690" />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STYLE="WiDTH: 142px; HeiGHT: 22px" HEIGHT="55" ALT="伊利股份:受益高端产品 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9.sinaimg.cn/middle/620d3499haa5b8d82b6f8&690" WIDTH="347"  />



对于极低市销率PS的企业,当净利率出现向上拐点时,就会极快的提升业绩,这就是PS的妙用。
  

1、乳业生产许可证重审使得45%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使得市场和资源继续集中于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


2,、通过自建奶源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减少原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原奶价格8月环比下降,拐点出现;


3、公司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对上游产业的进一步掌控必将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行业龙头理应享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目前伊利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是不正常的;



5,宁高宁出任蒙牛董事会主席,中粮更擅长产业链整合而非终端价格战。


6,经过若干年高于对手的费用投入比例,伊利去年收入已基本追上蒙牛。

 

常识告诉我,伊利股份业绩释放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
相关报道: 

   
二季度QFII增持了7只A股,新进入9只A股。将增持和新进入股票合计统计,二季度
伊利股份
是最受青睐的,美林国际新买入伊利股份3109万股,相当于市值5.18亿元,占流通股比例1.96%,此前美林国际并不持有伊利股份。  




  
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除了3只华夏系基金坚持驻守外,更有险资入场助阵。其中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
泰康人寿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19L-FH002沪等均为新进,总买入4719.71万股。  
   
   
走向绿色的蒙牛  
撰文:薛亞瑟 持牌會計師

欄名:財來有計  
   
蒙牛乳業(
02319
)上周公布,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業績,集團收入達185.79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8.7%,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最高紀錄增幅,半年純利達到7.9億元,大升27.6%,每股基本盈利0.454元。  

曾經在毒奶事件中幾乎滅頂的蒙牛,能夠如此快速地在三年內重建消費者的信心,的確令人喜出望外。Arthur認為蒙牛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能夠旗幟鮮明地「走向綠色」,快速地建立了
「好品質、綠生活」
的品牌形象,公司發展方向十分正確。蒙牛的業績摘要,可以參考附表。  
從蒙牛的業績看到,公司擁有以下的4大優勢,所以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强勁︰  
1. 乳製品的需求  
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强勁,人民對乳製品的需求大升。
蒙牛上半年的收入為185.7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28.7%。其中液體奶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實現收入共162.9億元,較去年同期升30.8%。UHT奶收入為98億元,增長28.8%,佔液體奶收入的60.1%;乳飲料產品收入增19.2%,至42億元;酸奶收入增73.9%至22.5億元。
  

為何國內人民對國產乳製品的需求如此强勁呢?原來「奶源」是其中的一個重大因素。從蒙牛的年報中看到,公司在奶源上一直投放大量的資源,單在今年的上半年已達到7億至9億元。隨着「日本明治」等外資企業大舉進軍中國的乳品市場,國內外奶源之爭,可謂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蒙牛在全國性的奶源布局中走得極快。  

過去一年,蒙牛在加強產品安全管理上取得重大的進展,集團投入數以億元計的資金,建設大型的現代化牧場,打好品質的根基。蒙牛來自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牧場的原奶比例近年一直攀升,上半年達到78%,遠高於行業平均34%的水準。蒙牛優質的奶源,提高了鮮奶的品質,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荷蘭合作銀行也認為蒙牛在產業鏈上游加強奶源建設,確保原奶來源的可追溯性,進一步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預計未來蒙牛的奶源建設仍將穩步提升,遠高於行業平均,成為公司持續保障產品優質安全的重要基礎。根據AC尼爾森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蒙牛的液體奶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繼續穩居第一,顯示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信心大幅提升。  
2. 行業整合  
乳品行業正經歷大型的行業整合及整頓,蒙牛可謂因禍得福,可以繼續領跑中國的乳品業;行業整合及整頓包括生產許可更加嚴格,導致部分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在所有1,176家企業中,僅有643家獲得了新的生產許可。107家公司必須停產進行升級改造,另有426家企業未獲得新的生產許可。也就是說,將有
10%的市場份額被釋放。獲批的企業中,40%都是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大企業旗下的公司。
  
3. 產品質量  

蒙牛除了加快奶源建設,成功從源頭保障產品原材料的安全之外,也不斷引進新的技術,保障最終產品的品質。例如蒙牛應用了具備指紋識別功能及資料存儲功能「巡更系統」,成為生產綫的「電子管家」,它能夠從奶源系統到生產品質等系統對各環節即時監控,確保蒙牛的奶源及產品品質添加了「安全鎖」。
蒙牛又引入保障奶牛科學養殖的體細胞檢測項目,提高了檢測標準。體細胞是除蛋白質含量之外,另一項國際所公認的原奶品質測試指標;在國內一直未有強制執行這項檢測,蒙牛卻自發地進行檢測,提升了蒙牛乳品的競爭力。
  
4. 中糧入股  

央企中糧集團在2009年,入股蒙牛成為大股東,並於今年7月進一步大手增持至28.04%,除了為蒙牛帶來心理上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以及價格上的優勢,化解了部分成本上升的壓力。
  
雖然蒙牛擁有上述的四大優勢,但財務報表也透露了一些隱憂,值得大家留意︰  
1. 毛利率下跌  

蒙牛上半年的毛利為48.25億元,升27.4%。但是毛利率卻由26.2%,微降至25.97%。最主要的原因是原奶價格持續上漲,雖然面臨成本壓力,蒙牛並沒有將成本的上升轉嫁消費者,而是借助產品組合的持續優化及成本的精準化去控制,但始終對毛利有不良的影響。
集團執董兼首席財務官吳景水表示,
上半年原奶價格同比上升6至7%,全年升幅料達3至5%,加上白糖等輔料價格也上升,預計對下半年的毛利率仍構成壓力。
  
2. 應收帳款及票據  

蒙牛上半年的營業額及毛利的升幅大約有27至28%,但應收帳款及票據的升幅卻更加驚人,兩者合計的升幅為43.7%,
其中升幅最大的是3個月內到期的應收票據,由1,900多萬元升至8,200多萬元,升幅達3.2倍。至於3個月內到期的應收帳款也由4.4億元大升至6.5億元。雖然與蒙牛185.79
億元的收入相比仍未算大問題,但仍然值得大家留意趨勢是否再持續及惡化。  

由於蒙牛的四大優勢頗為明顯,所以有不少大行唱好,令股價一直高企。除非跌至25元以下,否則Arthur認為它的股價及PE,在現水平的吸引力只算一般,未足以吸引我大手買入。  










   




==============================================
 
再谈伊利:将要腾飞了吗(2011-08-22
07:59:39)  
 原文地址:《再谈伊利:将要腾飞了吗》  
作者:
laoba1梁军儒








   
伊利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半年报,2011年1-6月实现主营收入188.69亿元,同比增长28.42%;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36.7%,良好的财务数据似乎预示着伊利经营拐点的出现。但仔细分析伊利的利润增长动力,却不能过度乐观。伊利净利润增幅远远高于收入增长率,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处置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约2.18亿,去年同期为5600万,其次是销售费用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差异额约为2亿,而伊利上半年净利润为8.16亿,剔除以上两个因素,净利润与收入增长率基本一致,约为30-35%左右。第一个因素属于一次性收益,不具可持续性。销售费用则弹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可调节空间。虽然随着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销售费用增长低于收入增长也比较合理,但也不排除为了增发而刻意调节的可能性,未来销售费用能否继续下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观察。  

   
伊利近两年大力发展高毛利产品,金典有机奶、QQ星儿童奶、舒化奶、婴儿奶粉都获得了不错的增长率,占比也越来越高,与竞争对手形成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竞争格局得到一定的改善,缓和了价格战对公司利润增长的压力。但占比较高的主要产品液态乳和冷饮仍难摆脱价格战,加上原奶价格不断上涨,包装材料、运输和人力成本高企,使毛利率仍然处于小幅下降的趋势,这几大因素未来两年仍难以改善。伊利增发后业绩将会被大幅摊薄,伊利仍未摆脱竞争激烈的产业环境,以及融资—ROE下降—增长—ROE回升—再融资的循环,融资的侵蚀使伊利虽然保持稳定的增长,但未必能达到投资者的乐观预期。  

   
虽然伊利的经营拐点还没有出现,但也初见端倪,未来随着规模的增长,中小乳企被大量淘汰(新行业标准已然部分达到此目的),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扩大,乳企之间的竞争差异化程度越来越高,伊利也许会出现内生性与外延扩展共生的良性增长。  
   

融资和较低的资产回报率对伊利长期价值增长率(长期对应股价增长率)的影响巨大,通过以下数据可以大致感受一下:  

伊利股价从1999年高点至今仅上涨了2.5倍,同期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上涨8、9倍。从2006年至今六年伊利上涨约3.3倍,同期茅台上涨10倍,张裕7倍,东阿阿胶9倍,云南白药6.5倍。  
   

下面的文章是伊利1997-2005年九年间的表现,“下一个九年”又已经过去六年,也许腾飞并不遥远了:  
——————————————————————————————————————  

伊利研究  
2006-12-05  
   
研究伊利有几年了,这是我对伊利的一些看法的总结。

  很多投资者对伊利情有独钟,这是伊利品牌魅力和渗透力的一种体现。伊利无处不在,电视上、报纸上、超市里、大街上。很多投资者每天早上也喝上一盒伊利,所以伊利家喻户晓,投资者对它很有亲切感,投资时自然也有了感性因素在里面。但投资需要的是理性,我们要抛开感情因素,客观地分析伊利的真正内在价值。


  品牌并不代表超额利润,不代表投资价值。新生代的消费品牌中,伊利是其中的佼佼者,存在成为垄断型企业的可能。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它离这个目标还十分遥远。乳品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牛奶卖得比水还便宜,价格战一浪接一浪。伊利不但没有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而且净利润率逐年下降到低至2.5%,净资产收益率低下,净利润增长率远赶不上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这些财务指标说明了伊利现在处于最激烈的自由竞争时期,并不是我们要找的能获得高收益的企业。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伊利。伊利股份的历史数据如下(股票价格已经按复权计算):

  

  年份 净资产 净利润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益率(%) 增长率(%)

  1997 16.47 16.47 30.47 13.8

  1998 11.44 11.44 30.85 20.84

  1999 12.35 15.68 64.14 20.62

  2000 11.72 10.29 38.67 26.34

  2001 14.36 21.53 41.18 22.69

  2002 8.15% 18.60 29.73 21.88

  2003 10.23 40.60 42.17 23.26

  2004 11.57 19.80 44.06 25.51

  2005 12.92 22.70 47.14 26.02

  

  若以每年股价中位数计算,1997年中位数为23.5元,2005年为36.5元,九年间涨幅只有
55%,复合年收益率仅仅为5%。即使按1997年中位数23.5元买入,到2005年最高价47.14元,复合年收益率也不到9%。


  数据印证了虽然有不错的净利润增长率,但平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能获得平庸的回报。现阶段伊利的财务指标并没有很大改善,毛利率的下降势头还未停止,价格战还在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伊利的股价在下一个九年会比上一个九年表现优秀。  


  还有一点可以看出伊利的盈利能力对真正提升伊利内在价值的贡献。伊利净利润九年间增长了4.5倍,考虑期间进行了两次配股,一次增发,摊薄后约为2.5倍。伊利的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靠再融资支撑,上市后融资总额达到了13.5亿元,而总利润额仅仅与总融资额相当,也是13.5亿元。伊利本次发行的权证属于股本权证,又是一次融资。需要股东不断增加投资额才能维持增长的公司不会是优秀的公司,只有那些依靠企业自身盈利就可以较好维持增长的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公司。


  潘刚未被时间充分证明的领袖能力和备受质疑的性格也是伊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伊利还是比很多上市公司要好,它很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公司。现在投资伊利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肯定不会很高。

  当伊利和蒙牛完成市场占有进入双寡头垄断阶段,毛利率大幅回升,净资产收益率同步上升时,伊利才会是理想的选择。

  相信将来我很有可能投资伊利,但决不是现在。



梁军儒20110822  


 
                                                       
               
                                               
               
—————————————————————————————————————————————
【备注】该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1bb230100wzpd.html,爱股网不对其内容负责。请各位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8-8 10: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