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副

贴出花旗银行等走势图,籍以警醒各位金融股投资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23: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业讨论的不少。这个东西确实比较难把握和预测。
当前的A股银行股,除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坏账率外,似乎利率市场化也值得讨论下,大家怎么看呢?谁来普及下利率市场化这个事情?
发表于 2012-11-22 0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你所引用的花旗K图是复权图(这可能是国内财经网站对美股资料不完整的原因)!极容易引起误导,实际情况是危机前的花旗股价在07年达到55多美元,危机爆发后的09年最低跌到一块钱左右,然后美国政府出手救助,两年涨了三四十倍!今夜花旗交易价格大约36块钱左右。如果真有幸在08年尾买入花旗的话,不但不会赔的只剩下十分之一,还会大赚五六倍!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如果非要谈点银行股的投资理念的话,我个人认为,尽量不要在经济极度繁荣的时候买入银行股,避免极盛而衰,买入已经处于经济不景气或者大熊市中的银行股,即使不涨,也很难大跌,从长期来看,仍然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2-11-22 08: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出来新情况?兄弟们去验证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副 于 2012-11-22 08:49 编辑

根据互联网资料,2011年5月9日,花旗银行正式对公司股份进行缩股处理:每10股缩为1股,总股本缩小为原来的1/10。缩股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4.52美元,缩股后首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4.16美元。由于花旗银行出手管理公司股价“形象”,其股价一下子又从垃圾股形象提升至大盘绩优蓝筹股地位。
如果在金融危机之前50美元买入100股,变成现在36元,但是股份数目只有10股,亏损超过90%,1美元买入,涨到目前,也不过赚4倍,而50元跌到4美元整个区间内企图“抄底”花旗银行的人,到现在亦难免遭受亏损厄运。因此,只有复权价才是最客观、最真实的。
发表于 2012-11-22 08: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还是“市值”真实一点。
发表于 2012-11-22 12: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人性的过度贪婪导致金融的泛滥和崩溃,现在他们在收缩,
发表于 2012-11-22 1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头查阅了大量花旗的资料,同时又对比了一下花旗的股本和市值,确实有了解不倒位的地方!如果不对花旗这几年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花旗发生了什么,花旗股票的详细仔料,绝大部分的财经网站都没有,或者不完整,事情是这样的:仅从股本和市值上进行两头对比,容易产生误导,花旗2007年早期,股本为57亿股,市值大约2700亿美元!现在股本29亿股,市值接近1100亿美元,这仍然不能说明问题,重要的是中间发生了什么,花旗为偿还美国政府的资金,增发了规模巨大的股份,有说五十多亿股,但财报上显示,股本曾经达到过286亿股,后来就变成了今天的29亿股,增发价格约为三四块钱,后来缩股,变成了今日的三四十美元,如果能在花旗低点的时候买入也能赚个两三倍左右(后视镜哈),但从约翰奈夫,以及林奇,包括巴菲特投资银行的经历来看,只要一家银行价格足够便宜,业务足够稳健,分红高,宏观经济不遭遇灭顶之灾,持有一定的时间仍然可以获得不匪的收益,银行不适合进行马拉松长跑,不过中期持有,适当配置,我认为还是不错的,现在中国还没发生经济危机呢,银行就成这样了!对于银行,无非就是担心地方债和地产,一般来说,这都不成问题,政府有钱,赖账不还,等于向世界昭示自己发生了危机,“中国繁荣”破产,第二,虽然金融危机一般是从房地产开始,但在中国地产贷款都有较高的抵押,你价值一百万的房子或者土地,银行是不会贷给你一百万现金滴,而且地方债和地产贷款比例都不是太高,关于息差,大家都认为放开利率,可能会导致息差收窄,实际上,从各国经验来看,在一个资金需求强劲的国家或者时期,利差可能反而会扩大,中国是一个政府利率化的国家,但息差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放开利率也未必会导致息差变小,再一点就是,中国的银行不做衍生品交易,没有欧美银行那种顷刻崩盘的危险,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潜力巨大,有一点也是主要的,就是中国的储蓄率,几乎世界最高,超过百分之五十,这也为银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投资就进行大概率的“赌”未来,小赌怡情,大赌“发家”,蛮赌鸡飞蛋打,从生意的角度来讲,以净资产的价格从事一项银行股权交易,风险很小,买好的,不如买的好,对于银行,适当配置,持有适当时间,必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发表于 2012-11-22 1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银行就是靠利差赚钱,如果没有利差,还有什么发展空间?银行的人工成本还很高,这对投资者并没什么好处啊。我更愿意投资私企,而不是国企,国企上市公司很容易被内部蛀虫侵蚀,伤害投资者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8-9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