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291|回复: 17

贴出花旗银行等走势图,籍以警醒各位金融股投资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6: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副 于 2012-11-21 17:11 编辑

最近研究了美国金融股,包括著名投资家约翰聂夫的成名作——花旗银行2008年到现在的走势。
从花旗银行的走势可以看出,银行业的所谓高利润和低市盈率,貌似提供了很大的安全边际,但并不能为投资者提供100%的安全保证,银行业永远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银行的风险敞口有如此之多,银行的经营者就像走钢丝一样,无时无刻处于风险的包围之中。
如果你在1970年代买入汇丰银行的股票,现在估计赚100倍,但是,2008年你买入花旗的股票,现在只剩下1/10了。
其他金融股情况不一,比较稳定的是富国银行和小摩,AIG令投资者损失最为惨烈。
本人无法看清银行业未来走势,在目前阶段而言,本人并不持有银行股。
(此贴所有图片来自东方财富网,未经核实,仅供参考)
花旗.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美国银行
美国银行.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6: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小摩
摩根大通.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6: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AIG(美国国际集团)
AIG.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7: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国银行
富国银行.jpg
发表于 2012-11-21 18: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08年金融危机比。。。有可比性吗?美国的银行,产品和渠道都比国内的丰富多了。按照上面意思就是我们目前的银行发展情况已经和美国一样了,可是,事实是这样吗?
怎么不拿银行蓬勃发展的那个时候比较呢。
发表于 2012-11-21 1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盛

高盛

上传一下2000年高盛作为一个典型的投行(非单纯的银行,这也是国内不可比的)到目前的走势。叠加的灰色线为道琼斯指数。
而美国的衍生品是从2000年开始泛滥的。看看这走势吧

下图是大摩的
摩根大通.jpg


PS:上面的涨幅已经切换成了百分比。

顺便说下,国内目前完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衍生品,有也是券商开发的小玩具,忽悠着呢,银行现在根本不能做,而这个,如果要求利率市场化,又不给银行开发其他产品和渠道,那就真正的等银行直接饿死算了。。。。这明显逻辑上说不过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金融业工作,没有刻意抹黑银行股的意思,不过,银行业的风险最好还是不要忽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2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副 于 2012-11-21 22:20 编辑

xyzlis贴出的高盛股价走势图似乎更有说服力:
1.当经济环境向好时,金融业空前繁荣,利润也达到顶峰,此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存在的风险,显得太过乐观;
2.但是,按照周期性行业的通论,股价并不在利润的最高峰时候兑现,当利润还在上升,风险还没有暴露时,股价已经开始回落;
3.当风险真正暴露时,如洪水猛兽般杀来,人们终于认识到他们的利润并不真实,而所有者权益(也就是每股净资产)也是神马浮云,此时股价一落千丈,但此时无论任何价格卖出都还是正确的。
4.故事还没有完,当经营现金流无法支撑,无法兑现到期债务时,股价已可能一文不值,这时,除了恐慌,只有恐慌。作为金融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寻求当局救助(如AIG),一就是彻底破产(如雷曼兄弟)。无论哪种方式,原本投资者都已血本无归了。(此处,建议参考平安2007年收购富通银行5%股份的教训)。
5.高盛是幸运儿,能够脱身于金融危机。但和高盛齐名五大投行还有大摩、贝尔斯登、美林和雷曼兄弟,今只剩高盛和大摩了。因此,对长期投资者而言,选择高盛还相对幸运,其余则是杯具。

从考核指标上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确实比美国严格,但是,美国这样in god we trust的国度,尚且有这么多肮脏的交易,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是否个个都比美国人品格高尚,这个就很难说了。从报表上看,银行业资产个个这么好?至于你信不信。。。
金融业永不消亡,但个人认为未来10年金融股一定会分化,此处无意反对人们投资金融股,但是,对金融股留一分清醒,留一分心眼,似乎是有必要的。
发表于 2012-11-21 2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lis 于 2012-11-21 22:42 编辑
大副 发表于 2012-11-21 21:29
xyzlis贴出的高盛股价走势图似乎更有说服力:
1.当经济环境向好时,金融业空前繁荣,利润也达到顶峰,此时 ...

不是经济向好导致金融空前繁荣,我是觉得,恰恰是美国金融管制的放开
《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CFMA)更进一步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对范围更广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和混合工具进行排除和豁免,使场外金融衍生品几乎不受监管。”----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规则演变及监管改革 熊玉莲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2000年后开始,美国的房地产是飞速发展,得力于衍生品,而反过来,经济的不停走好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发展(这轮发展毕竟是建立在大量的衍生品上)。嗯,当然,结果嘛,大家都知道,就是08年的金融危机。。。。。。

而中国,现在走的正是慢慢放开金融管制,慢慢弄衍生品,这是个过程,吹泡泡的过程。

在经历过了房地产的这轮调控之后,确实有不少的小型房企倒闭了(这有吧?貌似看新闻好像有),但是对于央企以及资金雄厚的企业却是个机会,而表现在股价上,在经历了09年中旬开始到12年初的不停下跌以及盘底。反而在今年走出了非常不错的行情,而在年初的时候,也是恰好跌到,额。。貌似是跌破?净资产,那时候的净利润也是非常的不理想,甚至在今年1季度报表也不算很好看。


银行现在的问题,确实有,比如融资,比如坏账,而且,问题或许真的不小,不过,国内银行和国外的区别是国内的银行代表的是国家的声誉。。。。如果到时候老百姓连这都不能信,还有什么可以相信国家的?至于小银行会倒闭,可能会有,城市商行那种,就像当年的信用社。不过这个和上市的银行没关系,现在闹这样的新闻是最好的,因为已经跌得几乎跌不动了,无论是股价还是大盘指数,如果银行再跌个15%?或者20%。看看大盘会怎么样吧

为什么美国会出现无法兑付,那是因为衍生品太多了。。。。而国内这个是没有的,好吧,有了,地方债务问题,不过这个是泡沫,也还得再吹得更大更大...

至于说到净资产,那觉得房地产公司的真实吗?针对上市而言。而说到报表,上市公司的报表,哪个不藏有猫腻或者其他的,只能仅供参考。。。。。

而至于把我们比作平安收购富通。。。。为什么不比为现在的国内企业频繁去国外收购这样的情况呢。

未来10年,金融股一定会分化,这个同意。。。不过金融这个范畴有点大了。还是单单说回银行吧,银行股分化嘛,肯定会有,但不是现在,要分化前提是有足够的上市银行,而不是现在这几家,比如城商行。
选择有特色的有实力的银行股,那相对来说护城河也会深那么一点点吧,而至于四大行,我觉得那是大而不倒的典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开放平台|免责声明|小黑屋|手机版|爱股网 ( 陕ICP备19013157号 )

GMT+8, 2025-8-9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